Phone: 15308637119 Email: smgh-schg@126.com

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整理父母的遗物

2024-11-25 15:02:49 223 原版二姐

该如何留下他们,当他们已经离去的时候?

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,成了父母的替代物。我在那些物件身上,看到了父母的从前,也包括我自己的从前。我想每一个整理过父母遗物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纪念品。它们几乎一钱不值,它们又无比珍贵。理解了父母为什么留下那些东西,也就理解了他们。把它们保留起来,就是留住了父母,留住了与父母共同拥有的时光。

 

2023年2月8号,我爸走了。走得很快,很安详。他过了86岁半,再过半年就87了。朋友们说按虚岁算是88。88岁,属于喜丧。中国人民真智慧,发明了“喜丧”这个词,大概就是让生者不要过于纠结、过于内疚吧,总归是得心里好过一点儿。

可是哪儿有喜丧这个事儿呢?没有啊。

怎么说,我欣慰于这几年让他在家里,没有离开熟悉的环境,也没有过度治疗,欣慰于他走的迅速,不能说一点儿罪没受,少受也是好的。

一方面庆幸他终于得以解脱,一方面又不愿意失去他。

2020年1月14号,我妈走了。三年以后,轮到我爸。

谁不知道这是人生的必然?可是谁又愿意做没有了父母的人呢?不管曾经与他们有过多少矛盾、多少不愉快,父母在,终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啊。

以前,我妈在的时候,我不想回家,又烦又怕;我妈不在了,还是不想回家,回去看着我爸我心里难受;我爸不在了,就更不想回。说回去收拾收拾他们的东西,磨磨蹭蹭,今天拖明天,明天拖到下礼拜。其实就是心里抵触。那个房子,它只是个房子,人不在,魂就不在了。家的灵魂是人啊。

终究还是要回去整理他们的东西。希望找到一些蛛丝马迹,能够表明他们过去的生活的那些东西,俗称的,念想。

这一收拾,才发现他们什么都留着啊。说起来不太合适,有不敬之嫌,但当时真是哭笑不得。

照片

在他们存放医保卡等重要东西的大抽屉里,不仅有连续多年的生活缴费票据,还有总计也不是几十斤的全国粮票——好多小朋友都不知道什么叫全国粮票吧?回家问爷爷奶奶去——肯定是我妈留的。她是想留个纪念呢?还是想卖了变现呢?通常来说,我妈留着想要升值的东西,就是她去云南玩的时候买的所谓翡翠蛋面。那东西典当行都不收。人家当然不能直接说是假的,只能说,“您自己留着玩吧。”

在厚厚的十几大本相册之外,这个抽屉里也有一些照片。除了我姥姥的单人照片,还有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肖像照。甭问,肯定是我妈留的。一开始我觉得十分想笑,过了这三百天之后突然想,我妈那个年代的人,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感情是很真也很深的,她们表达爱戴的方式,就是在家里最重要的地方,留下不知道当年她们从哪儿得到的这两张照片。

当然,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照片。他们那个年纪的人,实体照片居多,相册十几本。随手翻翻看,还是分了类的。除了他们俩一起出去玩的、家里亲戚聚会的,他们跟各自单位同事的合照,都是分开放的。在他们还能参与同事聚会的时候,爸妈有各自的朋友圈。他们在各自的单位里,都是受欢迎、人缘儿好的中国好同事啊。

照片是多么重要的私人历史。假如不是有照片,很多次跟他们出去玩的事儿,我都忘了。我能记得某一条裙子,但不记得什么时候穿着那条裙子跟他们去了哪儿。假如不是有照片,我都快忘了,成长过程中,跟我妈在一起,也有过很多快乐时光,而不是我以为的,总是针尖对麦芒。假如不是有照片,我也不会意识到,我妈在47岁的时候,依然苗条漂亮,显得很年轻。我有意无意地聚焦于跟我妈的矛盾,总抱怨她对我的严加管教,有意无意地放大了她的缺点。她对我的付出,我选择性地装瞎。这对她是夺么地不公平啊。

真的,照片太重要了。我们不一定记得很多事儿,我们只记得想记得的那些感觉。可是记忆它靠不住啊。

零零碎碎的纪念

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,成了父母的替代物。我在那些物件身上,看到了父母的从前,也包括我自己的从前。我想每一个整理过父母遗物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纪念品。它们几乎一钱不值,它们又无比珍贵。理解了他们为什么留下那些东西,也就理解了他们。把它们保留起来,就是留住了父母,留住了与父母共同拥有的时光。

愚钝如我,假如不是整理父母的遗物,都想不到我们曾经共同拥有的时光,对于我是如此的珍贵、如此的重要啊。

书柜里有一个橘色的塑料封皮日记本。那是我初二那年他们送给我的。新年联欢会,有一个环节是父母给孩子送一件礼物。都提前交到老师处,同学们自己都不知道爸爸妈妈送了什么,联欢会上现场揭晓。我记得班上有几个同学收到了堪称奢华的礼物,其中一个是漂亮的地球仪。那个地球仪应该挺贵的。当时觉得,那些礼物,要么出乎意料,要么就是贵重的。那时候同学之间并无攀比之风,可我还是羡慕那个得了地球仪的同学啊。而我爸妈,只给了我一个这么普通的,塑料皮的日记本。扉页上他们写了一句话,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”。那时我满心都是嫌弃这个礼物过于普通,没有显示出父母的殚精竭虑奇思妙想,简直太不值一提了。别的同学拿了漂亮礼物的自然开心,那时候没有“晒”这个词,那也能看出来谁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。而我,只是默默地把那个本子收起来了。什么中华崛起,地球仪可真漂亮啊。后来,我用那个本子摘抄了很多名人名言,也不知道理解不理解,反正话都说得挺漂亮,记住之后写作文的时候引用。——我爸他自己,可是实实在在为中华崛起出了大力的啊。身为后辈,惭愧之极。

我爸还能写字的时候,手抄的唐诗,那个本子我留着呢。那天回家,看到2019年的每日读诗日历,那时候他正在失去最后的读写、说话能力,每天抄写一首诗,是他的任务、他的乐趣,也是他最后的努力和不甘。感慨万千。。我爸终其一生,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。怎么我就这么不要强呢?还是说,老天爷给每家人的要强,总量是固定的,我爸我妈把额度全用完了,到我这儿就没有了。。。。。。

这个横格本,是朋友对眼猫妈妈送的。一下送了七本。还没写满,我爸就不能写字了。

还有他的大学毕业文凭。1958年,北大的校长还是马寅初。我小时候第一次见这个文凭,看上面写着“成绩及格”,为此嘲笑了我爸好几年:”吹牛!才是及格!优良中差,连个‘中’都不是。” 我爸听了只是笑笑。我妈开始还解释几句,后来也不说了。他们从来、NEVER跟我说过关于名校是怎么回事儿,我爸也从来没说过他从四川的小县城考到北京有多么不容易。我对名校缺乏敬畏,大概就是从他们的不解释、不说明、不当个事儿那儿来的。

还有他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。国务院发的。电视剧《功勋》热播的时候,我还跟栋梁(我老公)说,咱国家两弹一星那么大的事儿,里头有我爸一份功劳。他是研究核燃料的。只是小时候我不知道,他在保密单位的工作到底是个什么工作?还是2017年他第一次脑梗后,我拉着他聊天以助恢复,他说起来我才知道。

我爸业务上还是很牛逼的啊。心里惭愧,我妈极强势,我就随着我妈的态度,觉得我爸没什么了不起。

早前儿有一次聊天,闺蜜小叨说“我说句杵你心窝子的?咱爸北大的,你不是才上个三本?跟咱爸比,你就是个渣。”当时我就急了!“这怎么是杵心窝子呢?这是实事求是!”

反正以前一直没觉得我爸还有点儿牛逼。同时,又特别愧疚。没有成为让父亲自豪的女儿,这个遗憾,这辈子是弥补不上了。

我妈也留着不少她的奖励证书。不过,她那些奖励都不如我爸的级别高。----不带这么偏心眼儿的,我妈也是努力上进的职业女性,跟奖项级别无关——还有她的工作总结什么的。

把他那些证书拿回家的第二天,下午,看着阳台上开得正好的水仙海棠朱顶红,突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压过来。。

想了一会儿。那就是,丧父之痛吧。

小学几年级来着,有天晚上临睡前我妈突然说,你爸涨工资了,89块钱一个月。我忘了那是哪一年。应该是我爸评上工程师的那一年吧。

他一个老实巴交的人,只知道努力工作争取涨工资,也没什么其他致富的门道。我第二次回去整理东西发现书柜里有个本儿,上面整整齐齐贴着我爸的工资条,从X年到X年。不知道他贴那个是什么目的呢?

不过,我妈不肯扔的最多的东西,都跟我有关。我年轻时候给报纸投稿写的小豆腐块儿文章,都是没发表的那些,打印出来的底稿,我妈整整齐齐给插在一个塑料文件夹里。那天,看着自己年轻时写的东西,就是那种性质类似于“虽然没生过孩子但可以指导你孕期应该吃什么”的文章,还有评论人性恶的文章,唉......但愿我妈只是自己留念,没给别人看过,八辈祖宗的脸也禁不起这么丢啊。也有情真意切的小品,写一个近视900度的高中男生,近几年同学聚会大家都在问,900哪里去了?

有点儿感谢我妈留着这些没用的东西,也是我的成长路径吧,虽然写得臭吧,但是爱写,年轻时候即是如此。怪不得现在也是宁可写上几百字的公众号,也不愿意去熬一锅腊八粥。

还有一些零七八碎的东西。我妈去贵州二姨家玩,拍的照片做成的台历,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,她还一直留着。还有家里表弟表妹的孩子的照片,都是孩子们小时候的照片。以及我舅舅做的手工,什么梅花小盆景,多年前我妈也让我拿回家一个,我嫌不好看偷偷处理掉了。等到舅舅走了,我开始后悔,为什么不留下呢,那可是舅舅亲手做的呀,我为什么要嫌土嫌没审美?也是到了写稿的这会儿我才意识到,那些我看不上的东西,觉得毫无用处的东西,凝聚的是我妈的情感,是她对家人的爱与关心,是她年老之后心里最惦记的人,是对可以四处旅游的好时候的怀念啊。她老了走不动了,生命力渐渐消失,那些东西都成了她的寄托,那些孩子们,如今都已经长成了大姑娘、小伙子,都有了自己的学业,不像小时候围着我妈,“四姥姥过年好”、“四奶奶生日快乐”,我妈也需要美好的记忆吧,不然余生靠什么支撑呢?

他们自己的衣服,没有几件,还都不咋好了。倒是我结婚之前的一件杏色呢子短大衣,我妈不仅挂在衣柜里,外面还套了个罩。那件衣服虽然款式老旧过时,但因为我妈保存得好,颜色一直鲜亮如初。还有我结婚那天穿的衣服,大红色绸缎上衣和裙子,那时节我八十来斤,腰围一尺七......很显然那套衣服我穿不进去了,穿得进去也没有机会再穿,我一直跟我妈说,都是二十几年前的衣服了,不用留着占地儿了。我妈不听,就要留着。她哪里是留衣服啊,她是想留住没离开家的女儿吧?

以前,闺蜜们扯闲篇的时候,提到过父母的情书。闺蜜说她一个朋友看到过她爸写给她妈的情书,用词十分热烈,热烈到小辈只能假装从来不知道家里有这么个东西,“没眼看、不许说。” 不怕大家笑话,我就很盼望着在家里也能找到类似的东西。谁不好奇父母是怎么好上的呢。父母爱情,那是久远年代的另一种浪漫。我们对他们的感情故事知道多少?他们年轻时候怎么谈的恋爱啊?

可是没有找到。十几岁的时候我妈跟我说,我爸给她写的第一封信,开头是“让我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”,我妈心里笑得不行,觉得我爸真是个大书呆子,又觉得我爸一笔字写得不错,才同意交往。

不知道该问谁。爸爸妈妈,你们的万寿无疆情书,能让我看看吗?

父母再次成为一个整体

4月30号,我们去安葬了我爸的骨灰。他跟我妈团聚了。

回城路上吃饭歇会儿。想起2019年、2020、2021年,栋梁连续三年的年假,都是天天陪着我往医院跑。我跟他说,“我们家不会再折腾你了。这些年,我们家没少折腾你。你们家也没少折腾我。” 说完我就觉得我妈附体了:她不会对家里人说谢谢。心里多感谢,嘴上也不会说,得拐着弯儿表达,还得再找补一句。但是对外人会,说得可顺溜了。好在我家栋梁没计较,转身给我买了个冰激凌,三个球的。

5月1号早上,我梦见爸妈了:我妈让我爸给她把头发推短点儿,说就像jì jié 那样。他们呼噜呼噜下了楼,等我追出去我爸已经给我妈推完了。基本就比剃秃长那么几毫米。心说坏了,我妈又得急,一个剃头不去理发馆,我爸什么都不会还让我爸推;一个真敢下手。我妈没发现那么短,我想要是她急了我就说挺好挺好夏天凉快。我妈跟我说专家说吃了某种小西红柿🍅人就情绪不稳定,我爸就吃了,“你看你爸是不是情绪不稳定?”我说那是中毒了吧?我们仨,依然是,一个暴脾气,一个不说话,一个和稀泥。

好不容易梦见他们一回,猫没完没了叫开饭,活活儿给我叫醒了。也好,我妈还没发现我爸给她剃秃了……
各位姐妹们都说,这说明二老见上面了,聚齐了,让我放心的意思。好吧,以你们说的为准。

以前,说到父母,当他们都还在的时候,我下意识里认为,我们家,我妈是我妈,我爸是我爸。而从我妈走了,爸妈就再次成为了一个整体。怎么说呢,我会单独想念我妈,也会单独想念我爸,更多的是会想起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什么样。

而且,你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会让你突然十分想念父母。

比如,大爷大妈们在超市围着各个柜台抢购,牙签促销也抢,那个热火朝天的劲儿,我站在一边,突然就觉得很悲伤......多么希望我妈我爸也能像那些老头老太太似的出来抢啊!曾经是那么轻蔑地看着那些老头老太太,如今什么没有啊,怎么就非要扎堆儿抢着买呢?可现在我是多么羡慕他们,还走得动、抢得动,还有心气儿出来抢。他们的子女一定没少埋怨他们、没少教育他们。羡慕他们的子女。

很久很久以前,一个朋友说,父母是什么,父母是挡在你前头的一道墙,他们不在了,那道墙就没有了,你要自己挺上前去。

现在我多多少少理解了这个意思。

找图片,翻到这条朋友圈,先是想笑,然后想哭。我爸虽然学的是化学,文学素养也不差。聊天儿,唐诗宋词张嘴就来。还没事儿就问我,青天的青和青草的青是一个色儿么?“中国字儿真有意思”,他说。我说你不是应该琢磨氰化钾的氰吗?我跟我爸能犯贫,跟我妈就差点儿意思。

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的结婚照。看时间应该差不多。他们都说我像我爸更多一点儿。欧式大双眼皮是随了我爸,淡淡的半截眉毛是随了我妈。

年初去看脱口秀,邱瑞在台上吐槽上春晚,我跟别人一样乐得前仰后合,突然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机:嗯,没事儿,大姐没发微信也没打电话,说明我爸,,哦对,我爸已经走了。

有那么半分钟,邱瑞说什么我没听见。

现在没事儿的时候,就跟家里亲戚打听我妈我爸,想知道一切关于他们的点点滴滴,哪怕是碎片,拼起来一点儿是一点儿。

去年十月份,五姨写了回忆录,发给我看,我把其中写到我妈的部分都保存了。从五姨的回忆录里,我才知道我妈小时候吃了那么多苦。我后悔没有对她更好一点儿。真的。

闺蜜大哈尼有一天因为P大一事儿冲她爹发脾气,让我们狠批一顿,要求她立刻给老头道歉。她嘴上说“就不”,第二天中午回家吃饭,陪老头儿喝了几杯,微醺。我们说,这特么不是昨天晚上那时候了是吧?有爹,要珍惜。

好生羡慕,别人有爹。

费翔在跟许知远的对谈里说,年轻人最不愿意了解的就是自己的父母。现在我最最后悔的就是这个事儿:能了解他们的时候想跑,想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跑了。。。我说什么你们不信不听,纣王说的你们也不信不听吗?那可是祥ruì啊。

1、很久都不想回去收拾东西,再次回去的时候,推开门看到了什么,感受是什么?

第一次回去收拾的时候,一开门,看到中厅的桌子上摆了很多东西。有一箱豆奶,还是2022年底给我爸和护工大姐在非常时期抢购物资的时候,商家送的赠品。还有30个一盒的鸡蛋,少了一个,应该是我爸走的那天早上,大姐吃了吧。还有好几罐蛋白粉,只有一罐开封了。后来那几罐没开封的,我送给了闺蜜,闺蜜说她不介意,还想沾沾我爸长寿的福气。

家具摆设还是那样,可屋里空荡荡的。走在屋里,我自己像是一个幽灵。我妈已经走了三年,似乎屋里已经没有什么她的气息了,但是我爸的气息还在。就是很空。屋里很空,心里也很空。按说我爸病了这些年,我应该早有心理准备会有这么一天,但是当这天真的到来的时候,还是像什么准备都没有一样。
2、两位老人生活几十年的印记,会不会觉得无从下手,怎么计划的?最先整理的是什么?

他们俩生活不能自理这些年以来,已经很少买什么东西了,衣服什么的也不买,加上房子也不大,所以家里的东西不算很多。我也知道重要的东西都放在什么地方。那些要紧的、对我特别有意义的东西,我都拿回自己家了,比如照片、一些证明文件和文字性的东西,那些也比较好保存。他们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,我妈珠宝首饰都没什么,所以,我最先就是从重要的照片、文件证明这些东西开始的。知道自己要留下什么就好办了。

3、整个过程中,你印象最深的、最出乎意料的东西分别是什么?

最初出乎意料的东西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相片,以及那几十斤全国粮票,实在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,完全想不到他们会留着这些。我拿着这些东西哭笑不得,然后就开始猜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,才把这些存在了家里最重要的地方。
4、所有这些物件,最后收拾完是怎样的,都怎么处理了?你留下了什么?怎么保存的?为什么选择留下这些?

我把那些照片、证书之类重要的东西都拿回我自己家收好了。那些东西是父母来过世上一遭的证据。买这个房子的那对小夫妻,没有重新装修,热水器和空调、抽油烟机他们都继续用了。后来办水电交割的时候,我还去他们家看了看,屋里是他们从原来家里带来的白色家具,摆放的科学合理,比我爸我妈那时候显得空间大,四个人(小两口、孩子、孩子奶奶)都挤下了,还有了半人高的绿植。我特别欣慰,觉得那个房子是被善待的。那个房子这些年也是受累了,积攒了太多负能量。新主人一家给它带来了勃勃生机。那对小夫妻中的小伙子,我看见他就觉得像看见我爸年轻的时候,功课好,个子不高,也是四川人。

每个人留下的父母的东西都不一样。有个妹妹留了父亲的一个茶叶罐,现在装陈皮,留了妈妈的一个用来装粮票和钱的钱匣子,以及一些老照片。另一个妹妹,她爸给她留了五块石头:四块雨花石,现在放在茶盘里,天天喝茶看着;一块人名章的石料,舍不得雕。

每个人留下的东西,形式不一样,本质都一样。

5、整理完之后,对你自己有什么影响?比如以后要多留下一些什么?什么就可以不用留了?

因为我自己没有孩子嘛,所以将来我到了那一天,也没有什么是必须留下的,人类分母里的一个,有啥必须要留下的呢?现在唯一想的就是捐献遗体,身上的零部件,如果还能帮助到一些人,那就是最好的了。但是也堪忧,就我这脑子,移植给猪,猪都不见得要。

关系最好的几个闺蜜,只有大哈尼有孩子,我曾经说,将来我的那些漂亮丝巾可以留给她闺女,也不知道人家小年轻能不能看得上。
6、整理完之后,再次面对那个房子、那个空间,你有什么感受,当时想了些什么?

那些东西都要离开这个房子了,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。看见我妈的一条毛裤,还是会想起她在家的那些日子;还有我爸的一件夹克外套、一件脱了线的毛背心,反正是怎么看着怎么心里难受。有句话说,人不在了,就无处不在了。就是这个意思。

我觉得整理父母的遗物,就好像是又梳理了一次跟父母的关系,以后大概不会有如此大块儿的时间、如此专注的心情去梳理那个关系了。所以这件事非常重要,需要认真对待。

整理遗物也是一种告别,跟有他们的日子告别;同时也是一个开始,没有他们的日子的开始。我不一定move on了,但是可以试着move forward。我英语不好,想不出来哪两个中文词汇可以精准表明它们的区别。

(再补一个细节,搁这儿不一定合适哈)所有要用到户口本的事儿都办完了之后,就应该去派出所销户,顺便连父母的身份证也就一起注销了。销户这事儿我就一直拖着,怎么也舍不得去,就好像我们仨还在一个户口本上,这一家子就还齐齐整整似的。到了最后不得不去销户,否则买房的小两口没法落户的时候才去。销户的小姐姐说了我两句,“我们给您打过电话,您没有来;我们又给您打了电话,您还是没有来。”我心里想着,姑娘,你一定是父母都还健在吧,你怎么知道这个户口本对我意味着什么呢。过了几天,我把自己的户口迁到了跟栋梁一起,原来的户口本就被收回了,就是说,我和我妈我爸的那个户口本就没有了。户籍科的小姐姐说,“户口本我们收回,您可以拍个照留个纪念。”怎么会有这么体贴的警察小姐姐呢。

7、卖房子的事儿,可以大致简单写写,因为处理这个房子感觉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一个结尾。

这个房子距离我自己家二十多公里,也没有电梯,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是想着要把这个房子卖掉。几年以前闺蜜卖掉她父母留给她的房子的时候还有点纠结,问我们,说那是父母留给她的念想,是不是要卖。我们当时跟他说,父母给你留什么,都是希望你生活好,所以你把房子卖了,他们也不会有意见的。
8、你也说了,年轻的时候总是想逃,可能会逃避回到那个房子,那时候对那个房子是怎样的感受,现在呢?

现在想,其实那个房子它几乎是可以跟父母划等号的。以前逃避回去,其实是想逃避面对我妈。现在发觉,我对我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,对我爸就简单得多。我几乎可以不加思索地说我是爱我爸的,虽然对他也很愧疚,因为觉得没有足够地去了解他,但肯定是爱我爸的;然而对我妈,在我人生中的很长一个阶段,就是自认为有独立的思想意识的很长一个时间段里,我觉得我不爱我妈。但是当她走了之后,面对那张空了的床,那种百感交集,那种说不清、无法理出头绪的感觉,心里的那种难受、内疚和不舍,让我现在不能特别肯定地说出到底爱不爱她。这个问题好像没有答案,而我又十分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。就是这么一种很浆糊的状态。
9、整理父母留下的东西,可能也会想到自己?会不会对人生有一些新的思考或者领悟?会想过希望自己留下的东西被怎样对待吗?

怎么说呢,他们还有一些东西可以留给我,等于是他们的生命还会在我的生活当中得到延续。我自己就不是这样了。作为人类里最平庸的那一部分,我真的没有想过会有什么东西留下。没什么,真的没什么。我活着的时候被一些人爱过,并且这种爱是相互的,嗯这就行了。
10、当一个独生女儿,失去了父母,失去了血缘上最亲近的两个人,这一年,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这个感受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什么变化吗?

认真来说,其实我一直都对血缘关系没有什么感觉,或者说没有什么好的感觉。就好像有些父母会跟孩子说,因为我是你妈或者因为我是你爸,所以你都得听我的,这个就是血缘关系吗?我有点迷惑。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讲理,甚至说是一种霸凌,或者说叫欺负小孩。我并不觉得所有血缘上有关系的人就天然的、必然的会是最亲近的。我很羡慕那些跟父母特别亲的人,比如我家栋梁,小时候挨打,但是一点都不妨碍他跟他父母特别亲。亲,我觉得才是人类所有的关系里面最柔软最温暖的一种,所以我们会说朋友是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。

他们在的时候,老怕他们有事儿,心理压力很大,长时间的,焦虑的状态。他们不在了,那种心理压力没有了,又觉得整个人轻飘飘的,不知道要往哪儿飘。好像自己是一粒沙子。“你是谁、从哪儿来、到哪儿去”,这北大保安三问,终究是比“早上吃什么、中午吃什么、晚上吃什么”难回答太多,知天命的年纪,我答不上来。

以后会不会有变化,现在不知道。可能要抽离一段时间、空间,才能看清楚自己吧。

这是我爸给我妈抄的天路的歌词

我爸的三块手表。小时候,我爸每天睡前最后一件事,就是给手表上弦。所以,需要上弦的表才是知识分子戴的表,这是我的偏见。杠就是您对,您全家都对。

武汉市世承宏广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 鄂ICP备2023014931号-1

选择样式

选择布局
选择颜色
选择背景
选择背景
0.158215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