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ne: 15308637119 Email: smgh-schg@126.com

老三届陆家驹从三轮车合作社走出的地铁集团高工(上)

2024-11-22 11:50:14 334 万桂春

PART.01    下放与招工

1970年7月,湖北省老三届知青大招工工作开始进行。当年年底,留城病残生的安置工作也随之开展。到第二年夏秋时节,武汉市城区各街道的病残生差不多都被安置完毕,主要是集体企业或者街办小厂。

这年9月,我接到武汉市三轮车合作社的录取通知,成为该社的一名新员工。报到那天,得知同时进来的新员工共有31人。这批新员工,来源比较有趣。其中有家庭主妇,有六十年代早期下放“三场”的老知青,有毕业未服从分配的中专生,有刚刚病转到街道的69届70届初中生,真正的三届生只有二、三个。

三轮车合作社当时急需新工人,很快便将这批人带回来。在新工人学习班里,三届生陆家驹明显得到带班领导器重。陆家驹是武汉二中高中毕业生。据说他读过两年高三,他是由于高三毕业体检被查出来患有浸润型肺结核,因而休学一年。而这一休呢,就改变了命运,成为1966届高中毕业生中的一员。

陆家驹

1966年,时局突然发生巨变,全国的高考停止了!全国所有的学校,课程也通通停止了!此后几年闹腾,全国人民都被卷入。1968年底,城里学生们被要求去广阔天地里接受“再教育”。陆家驹患有疾病,学校和街道都同意他不用下农村,可是他自己要去。就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,人去广阔天地,户口留在城里。

 

同学们下放到湖北随县唐镇区。陆家驹也去了。68年年底去的。跟着几个要好的朋友,下在华宝山公社,清华大队林木场,位于桐柏山区。17个知青,十女七男。主要活儿是植树造林。同时也种田种菜,供应给自己吃。队里派来一个贫下中农代表,既是炊事员,也管理他们。山上没有电,夜里睡不着,想看书,只能点煤油灯。或者听收音机。

 

陆家驹在林场干了一年多,从来不回家。他怕回城一休息,再去林场,练出来了的肩膀又得重新经受磨炼。后来到1970年了,有个同学受伤,他被安排送同学回家。此时,知青大招工已开始。他的户口不在农村,招工没名分。处境便很尴尬。谁不操心自己的未来呢?于是他就去户口所在地江岸区劳动街。有关人员看到他的资料,二话不说,同意他到街道参加病残生分配。

PART.02   三轮车机修厂

武汉市三轮车合作社成立于1956年。之前如散兵游勇般遍布武汉三镇的数千辆黄包车、三轮车通通被其纳入麾下,从此有了固定组织。它是全市最大的集体企业。随着时代进步,到1958年,全市的手拉黄包车一律被淘汰,剩下的便只有脚踏三轮车了。这一年,合作社同时相应建立起三轮车机修厂,承担全市车辆维修工作,机修厂总厂设在航空侧路(今青年路),各区社均设有分修车间。

此后的年代,各行各业都是突飞猛进,不断发生变化。合作社也不例外,不再固守脚踏三轮车过日子,而是成立了土方工程队等其他部门,扩大就业门道和收入来源。其中最大的壮举,便是从上海摩托车厂购进数十辆250K型轻便三轮摩托车,投入客运市场运营。结果大受市场欢迎。市民们还亲昵地称其为“蛤蟆车”。

告别人力车

尝到甜头后,合作社便决定自行仿造此类型摩托车。既满足市场需求,也发展行业经济。正所谓新形势带来新变化。机修厂以往只是修理三轮车,如今却要修理摩托车,而且还要造车!这些都需要人,有文化的年轻人!

1971年招入的31人,便是特地为三轮车机修厂而招。

这是三轮车合作社首批面向社会招聘而来的新员工。进厂后,特地办了新工人学习班。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,每天轮番请来行业的老劳动模范余宏杞、罗汉臣、郑建文等人做革命传统教育。又由招工队长肖转运等人介绍机修厂的生产状况。真正认真听全这些介绍的人,唯有老三届的陆家驹。

肖队长介绍说: 我们机修厂,各种机械设施齐全,车床,刨床,红炉,钣金,铸造,木工房,钳工组,样样都有。陆家驹认真听着,还跑到各个小组去参观了一番,感觉这个小厂还不错啊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,自己只要努力工作,就可以学到技术,学到知识。

他把这些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父亲。他父亲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,曾经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,后调去支援丹江口水利工程,担任工程局物资分局局长。由高级工程师转做行政工作,丹江口水库完工后,又调至葛洲坝工程局,任物资局局长。

那时,父亲听完孩子的想法后,当即表示支持,并且还鼓励他要如同以前读书时下乡时那样,认真对待新工作。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,在此得到了又一印证。

分配工种时,肖队长和机修厂党支部书记汪开洪征求陆家驹意见,他不假思索脱口说道:我想去保养组,跟老师傅们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。于是他去了保养组。干起最苦最脏的摩托车底部修理工。每天,他穿着劳动布工装,一头扎进车辆底部修理槽,根据保修单提示,一下一下地做着认真检查和修理。

250k型轻便三轮摩托车虽然属于小型机动车,但正如前面说过的,是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”。车头,底部,驾驶室,发动机,电路,钢梁……举凡大型车辆所具有的构成要素它无不具有。

陆家驹每天一上班就扎进工作,半年时间过去,他就掌握了摩托车的所有维修技术,成为保养组一名得力干将。有一天,汪开洪书记找他谈话。原来是厂里车床组新购入了铣床,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操作。厂里决定派他去中南汽修厂学习。

学成回厂后,他就调到了车床组。一方面被安排做组长周业旺师傅的助手,协助全车间工作,另一方面还被安排带了青年工人邓家堤、陈惠敏、王小毛、殷翠云、方红英等几个徒弟,操作几台铣床滚齿机,专门生产摩托车制造所需的相关零部件。

那时市内各区的用电有统一部署。江汉区的让电时间是星期二。这一天是各单位的休息日。但是有一回,陆家驹由于惦记着车间里的一批活儿尚未完成,便跑到厂里“碰运气”,看看有没有让电。真巧啊,居然有电。于是他同时开动了二台铣床二台滚齿机,一个人干起来四个人的活儿。

汪开洪书记也是一个以厂为家的人,休息日也总是惦记着工厂。那天,他骑着自行车从武昌白沙洲的家里来到工厂,到处巡逻。忽然发现车床组有动静。一看,有四台机器正在运转。而全车间里面只有陆家驹一个人!书记问明了情况,那一刻,他不禁被这个年轻人的忘我劳动精神深深打动了!

那些年,是三轮车机修厂最辉煌的岁月。厂里生产出了数百台三轮摩托车投入市场运营,还销往宜昌、沙市等地。本地媒体以及北京的《中国建设》杂志相继报道了它的成绩,引来多批国际友人和港澳同胞参观访问。这是全体员工汗水浇灌出来的成果。但大家也都一致夸赞陆家驹团结一帮青工在其中做出的奉献。

他们去华工,学习最新的铸造和热处理淬火工艺;筹建化验室,分析制造发动机所需的10号铝合金成分……当然,这些工作都得到了厂党组织的大力支持。当时的小陆,二十多岁的年纪,谈了对象,可他忙于工厂的事情,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友。幸亏那姑娘知书达理,从不拖其后腿,只在想念时来个电话,听听他的声音。

随着时代进步,三轮车合作社改了几次名字,先是三轮车客运公司,后来又变成旅游客运公司。汪开洪书记被调到公司,成为副经理,分管全公司所有基层厂队的生产技术业务。他将爱徒陆家驹调到了自己的部门。

而不管到哪里,小陆总是不改本色,勤勉对待任何工作。就在这些普通的日子里,全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,年轻人迎来了恢复高考的惊天消息!

三轮车工人造三轮摩托车“蝌蚂鳞”

(未完待续)

 

来源:人文武汉

武汉市世承宏广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 鄂ICP备2023014931号-1

选择样式

选择布局
选择颜色
选择背景
选择背景
0.155894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