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ne: 15308637119 Email: smgh-schg@126.com

半个世纪前 伢们的课外活动

2024-11-25 13:36:31 186 麻建雄

1950—1960 年代,小伢们的课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,比现在丰富有趣多了。而且带有群体性和竞争性,小伢们在一起争输赢,“不服周”(不服气或不甘心)。不像现在有些单打独斗,或与机器比高低,孤独乏味一些。

我上小学时,下午第三节课就是课外活动。初中、高中时遇“文化大革命”,上课随着运动的节奏,上上停停。停课时,天天是课外活动,也卷入了那场“文革”洪流中。

住西门口这一带的伢们,一般就读于显正街小学或西大街小学。街坊称为西门的伢们。住东门河这一带的伢们,大多数就读于东正街小学或和睦巷小学,街坊称为东门的伢们。我们住街中段的,又按区域和支街巷名称分为:五医院、三槐岭、汉阳剧场、晴川巷、棉花街、大桥局……的伢们。我住的屋在街上相对大点,有近30个小伢,街坊和同学习惯称大屋里的伢们。

大屋里的伢们小学都在显正街小学念书。我母亲在那里教书,我六岁就上了小学。学习、课外活动、吃饭都在校园内度过。忘不了可敬的老师、幽雅的校园、一块成长的小伙伴,珍藏着丰富知识宝藏、编织我五彩童年梦幻的图书室和教务室。

课外活动时间一到,我就可以和同学们在校园内尽情地玩。操场庭院、楼上楼下、追逐嬉逗。可以到乒乓室打球,到小庭院扑蝴蝶、捉蜻蜓,玩“躲猫”(捉迷藏),到操场沙坑“跳八关”……

那时玩的东西好多。除了现在还有的球类、棋类、田径和跳绳子、跳橡皮筋、放风筝等活动外,还有跳房子、跳八关、拱擂子、挤油干、丢砖头、打毽多(踢毽子)、打陀螺、打克郎球、打撇撇、打珠子、打沙包、打八叉、立墙、丢跤、竖蜡烛、滚铁环、嘀扣子、抓骰子、翻洋画、弹蛐蛐、斗蛐蛐、对角棋、井字棋、锤纸炮、办九九、玩触电、玩翻叉、麻雀枪、橘子枪,到初中时甚至还自制土枪(铳)等等。

姑娘伢喜欢玩“办九九”(玩游戏),装医生要对方把裤子“假妈”(假装)脱下,拿根冰棒棍子在屁股上戳一下,表示打了一针。儿子伢拿根胡萝卜当手枪,口里喊:芹菜大蒜冲(葱)啊!是常见的游戏场面。遇下雨、下雪,我们就在大屋里的堂屋打珠子、打撇撇、打毽多……打珠子最好玩,我们把堂屋的黑土地面挖若干个洞,趴在地上玩珠子进洞,满手都是黑的。

我们在南门河(鹦鹉湖)捉“蝌蚂蛉”(蝌蚪)回家养在罐头瓶里,在三里坡摘桑叶喂养小盒子中的蚕宝宝,春天买几只小鸡喂养到生蛋,夏天在街上路灯下捉蚱蜢、蛐蛐,爬到树上用“羊粑粑”(沥青)粘“知丫”(知了)。还养鸽子、金鱼、猫子,集邮票、洋画、烟盒和糖纸。我还买了一把口琴和二胡在家里吸吸呼呼、嘎嘎唧唧了一阵,始终没突破“杀鸡子”(不熟练的琴乐声,像鸡叫的噪音)的初级阶段。

上初中时,有段时间又爱上了安装矿石收音机。先在家里天花板绕一圈铜漆包线做天线,把一根一米长钢筋钉在靠天井窗户的地下做地线。用一个矿石器和听筒接上,矿石器内有一根细细的神奇软金属探针,用它拨弄矿石会接收无线电波。晚上竟可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“小喇叭开始广播”的节目,神奇兴奋感使我躲在被窝里久久不想入睡。

后来,把矿石改成二极管,又把二极管变成三极管。到五金交电商店买回电阻、电容、可变线圈,用自制的小木盒,装配成一台半导体收音机。那电烙铁接触焊条、松香后发出的独特气味至今难以忘怀。那安装调试从嘶嘶、沙沙、突突到听到完整的声音,更使人兴奋和激动。

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学生,教育学生诚实勤奋、勤俭节约、助人为乐、尊老爱幼。不但学文化,而且要学会“做人”。学校课外活动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,把阅读、求知、公益和体育活动作为课外活动的重点。

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驱使我乐此不疲地去寻找课外的稀奇事、神秘事和新鲜事。学校有一间图书室是老师工作和学习的地方,教务室“窦里”(里面、内部)的小仓库是存放教学教具的地方,总给我一种神秘感、一种探究欲。

教务室是张会计管,一位和善高瘦的老人。我总把饭端到他那间办公室吃,慢慢我们熟识起来。他有天一高兴把那间小仓库打开了,哇!好多教具。有做实验用的水变气的烧杯,正极负极磁性原理的教具,马达转子定子原理的教具,立体几何形状的教具,还有许多动物标本,兔子鸡子鸭子麻雀乌鸦,矿石标本煤铜铁铅等。家禽飞鸟的眼睛做得很逼真,都睁得圆圆的,好像看着我,我又惊又喜,大开眼界。

一大卷年画大小的纸质挂图十分精美,五谷杂粮、动物植物画得栩栩如生。记得上自然课的陶老师有时会拿一两张到教室挂挂。每次上她的课时我总盼望她除拿备课本、教鞭外,还卷几张这样的图给我们看,这下可好,学校的全部教学挂图都在这里,我看了个够。

后来,我经常到小仓库去看一看这些挂图,摸一摸那些小动物,玩一玩教学道具。张会计告诉我,这些教具有些是新中国成立前教会学校遗留的,其他小学很难看到。我还看到印有“汉阳天恩小学”字样的学生作业本,很端正的宋体字。

可惜这些宝贝都随教学楼的拆除,灰飞烟灭。我们真对不起那些家禽飞鸟标本看着我们友善期盼的眼神,因为我们没有想哪怕一丁点的办法,去保护它们,让这些宝贵的标本留存下来。

一个星期天,我又无意撞进了那间一直向往的图书室。学校不上课,悄无声息,万籁俱寂,倒使人有几分害怕。教体育的陶德圣老师住在学校,我和他弟弟陶同学想到图书室看书,陶老师正管钥匙,打开了西式教学楼二层那间图书室,让我们在那里看了个够。

平时,图书室是老师的天地,今天该我们两人“大闹天宫”了。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《儿童时代》《小朋友》《红领巾》《三毛流浪记》《鸡毛信》《红旗飘飘》《刘文学》《向秀丽》及童话《玫瑰和金鱼》《皇帝的新衣》《一千零一夜》《骑鹅旅行记》《木偶奇遇记》等等,插图、漫画、故事、诗歌、寓言、童话、童谣、格言的书籍应有尽有。

我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,好像撞进了知识的宝箱,高山、清泉、鸟鸣、花香、大树、鲜果,翱翔的雄鹰、奔驰的骏马、勤劳的老牛、快乐的玉兔,还有忠诚的小狗……我翻了一本,又翻一本,爱不释手,又“巴不得”(恨不得)一口气都看光。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活泼多彩的插图,再看通俗童趣的文字,两者互相陪衬,相得益彰。

那时候的儿童读物,很有中国特色、风格和气派,国家动员政治家和大科学家、大文学家、大教育家、大书画家广泛参与,十分注重儿童思想道德伦理的教育,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,审美情趣品位的陶冶,集体、英雄、劳动观的培养,想象、动手、创造力的引导。在无电视电脑手机、看电影看戏都很少的那个年代,我们所取得的大多数知识,都是从书本中来,看“娃娃书”(小人书),看小说、听故事和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中来。

我后来多次进入这个宝箱吸收知识的营养,它给我启蒙,让我增加知识,让我的见识逐渐丰富起来,并学会做人的道理。

现在也没有哪个大书画家去画连环画和儿童读物了,他们的画价值几万元一平方尺,有的更高,哪个出版社也请不起。

后来,我不知不觉地又爱上看小说。后房对面住的汪大爹的大女儿汪敏是三十二中学知名的政治老师,她周末回家总喜欢端碗面到我家吃,与我母亲聊聊天,也经常十分热心快肠地教我这、教我那,天生是个当老师的。吃完面就捧本小说坐在空碗前,一看半天,有时边看边讲书中的故事给我们听。

当年,《红岩》《欧阳海之歌》等小说都是她借给我看的。一本写得好的小说也真奇怪,看上就放不下来,吃饭、睡觉都惦记着,一起床,也巴不得看几页过过瘾。那时伢们都关在家里,小说让我们扩大了知识面,了解到外面的世界。

有些书汪老师不借,说我年纪小。我就到同屋和同学小孩中换书看,《林海雪原》《红日》《三家巷》《前驱》《洪波曲》,外国小说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《基督山伯爵》《牛虻》《童年》《母亲》等,我都看过。
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中保尔·柯察金的那段:“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,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,因此,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,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,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……”我都把它背下来,作为座右铭,总激励自己去努力、去奋斗。

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也会想到高尔基散文《海燕》中的那句“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!”勇敢地面对挑战。2019 年,我非常有幸去莫斯科瞻仰了高尔基的故居,始知高尔基刚刚长到十岁,便开始同大人一样,到社会上打拼,有时,为了向别人讨教一些知识,他就免费帮人做一天工。后来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,有了知识的积淀,由此而成为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文豪。

我读的书,有些在当时是禁书,为了看,我就把书用纸包起来,偷偷看。还有些偷偷看的书是《梅花党》《一双绣花鞋》之类的手抄本。

汪敏老师一生没有结婚,退休后还住在三十二中学单身宿舍,与书相伴。有时碰上我还在嘱咐:“建雄啊!学习蛮重要,参加工作也要注意多看书啊!”这就是那一代人,他们骨子里都是由知识铸就的啊!

这些课外活动,没有课堂知识学习的目标要求,不为追求一个标准答案,小伢们走出教室,到自然、到社会,广泛求知,开阔视野,联系实际,丰富了想象空间,增强了动手能力,培养了创造思维。

现在的教育,也不知什么时候与金钱“搭上了镶边”(沾光),失去了原本的纯粹。我已经完成了陪伴儿子从幼年到青年的教育,又协助儿子,开始了孙子的教育跋涉。同辈的街坊、同学也是这样,六个大人轮流把自己的后辈从这个补习班牵到那个兴趣班,不到一岁的小伢就开始进入这种惯性的周而复始。他们的物质条件比我们青少年时好很多,但失去了太多的童趣和快乐,而且长辈也深陷进去而不可自拔。

 

 

来源:@人文武汉

编辑:胡娟

 

武汉市世承宏广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 鄂ICP备2023014931号-1

选择样式

选择布局
选择颜色
选择背景
选择背景
0.162271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