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ne: 15308637119 Email: smgh-schg@126.com

不要触犯“传记文学”的写作禁忌

2024-11-22 15:21:44 189 服务部

武汉的三月,春意盎然,玉兰花开,娇艳欲滴,伴着缕缕玉兰花的香气,3月15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在项目组老师带领下,再次踏上了拜访省作家协会前副主席刘富道先生之路,相较于初次见面的忐忑,这一次多了些许期待和喜悦。

与上次的采访任务不同,这一次我们带着为书法家孙方老先生撰写的传记《墨香记》(暂定名)初稿,希望刘主席能够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与人生阅历,对我们的初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。

到达刘主席家中,一杯沁人心脾的绿茶放在我们面前,刘主席面带笑容地让我们先谈谈各自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随后,他拿出一本稿纸,上面写满了他在阅读书稿时发现的问题和建议。他按照不同方向给我们讲解如何写好一部人物传记。

首先,由于传记是我们三人分别完成其中的一部分,在文风和体例上存在较大的个人特色。针对这一问题,刘主席建议每个章节先在字数上要相近或相当,然后统一文风和体例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自己所负责的部分,还需加强沟通,商定好各章节内容及框架,再在框架范围内进行创作。

其次,传记作为文学作品也需要文学性。刘主席提到,我们的初稿中使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孙老,平铺直叙,缺少故事性、趣味性和思想性。刘主席告诉我们,创作过程中要善于放开写,通过故事将人物立体化,把描述性语言变成故事性语言,平时可以通过多阅读名著,提升文字场景化的能力。对于孙老人生中遇到的人或事,尽可能地通过“讲故事”将人物形象由平面到立体,从各个方面展现人物饱满的个性,这样也能从侧面表现孙老的形象,让孙方这个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使孙方的人生故事让读者有兴趣去阅读。前面几步完成后,还需要将“书法”这一点睛之笔巧妙地添入人物的叙事中,这样一本有内涵、有灵魂的人物传记才算完成。

我们该如何让平淡的人物纪实变成有曲折起伏的人物故事呢?听完刘主席的话,我们有了更深的理解。首先我们要具备“在场”意识,即将我们自身代入孙老先生所处的年代与情景,我们仿佛在以旁观者的身份体验着他的经历,再用我们的视角将他的故事记录下来。比如在写孙夫人不让孙老自己接电话这一章节,可以创设一个场景“阴雨绵绵的一天,夫人像往常一样在厨房研究新的菜谱,孙方先生在练习书法。突然电话响起,只见夫人一个箭步从厨房冲出来,完全不顾手上还有面粉,接起了电话......”,之后再去写二人的对话,揭示这个“不寻常”举动背后的原因,展现二人伉俪情深,婚姻幸福美满。

当然我们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内容远不止于此,为了使内容不像“日记体”那样流于直白质朴,刘主席建议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还要注重环境、氛围的渲染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,孙老在面临着一些重大抉择或者经历着重大场面时,一定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心活动,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人物的行为结果直白地展现给读者,还需要进一步揭示人物内心,回答“他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?”、“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?”等问题。在回答时还应考虑主人公原生家庭、妻子、朋友等对人物的影响。

最后,刘主席为我们点明《墨香记》创作的宗旨后,还针对我们传记当中存在的人名、地名、史实等有问题的地方逐一给我们进行了一一指导。如孙老“1949-1976”年这一人生阶段中出现的“卧车”一词,“卧车”究竟是什么车?是大巴车、轿车还是火车卧铺?再如“壳里空”应该写作“克里空”,这是苏联一个小说主人公的名字,常常代指那些说假话的人。还有文中提到的“梅白”是副秘书长而不是秘书长,“生产队”不能写成“生产小队”等等,这些词语都应该严谨地使用,一定要结合当时人们的话语习惯或历史事实来书写,还要通过与当事人核实、资料查找等方法明确,不能出现词语模糊不清、指代错误的问题,否则就触犯了“传记文学”最严重的写作禁忌。还有一些如大学名称不要加引号、诗歌要横向排版,国画不是一个画种要改成水墨画等等问题。

这次拜访刘主席后,让我们看到了刘主席本人严谨的写作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功底,我们对传记书写的疑惑消解了大半,颇有醍醐灌顶之感,不禁再次感叹有幸能参与本次的传记创作,不管是与刘老师的交谈,还是与孙老本人的对话,都令我们受益匪浅。在向刘主席请教的过程当中,我们也一步步更加清晰了写作的方向和方法。我们相信,经过刘主席的指导,我们一定能将孙老的传记改进得更好!

 

 

文稿:杨佳雪  杨  光  陈书涵

摄像:胡  娟

编辑:胡  娟

审核:刘曙甲

武汉市世承宏广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 鄂ICP备2023014931号-1

选择样式

选择布局
选择颜色
选择背景
选择背景
0.155409s